蔣強,浙交建設甯波舟山港主通道項目工程建設指揮部副指揮、第二黨支部書記。35年來一直在公路工程一線工作,先後參與台金高速、樂清灣大橋等浙江省重點工程建設,獲高級工程師職稱和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、中國設備管理協會技術創新二等獎。
工程建設的安全使者
“做安全工作,一定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,一定要像做事業一樣把它做好。”這是蔣強常挂在嘴邊的話。作為海上建設的“安全守護者”,蔣強始終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。在節假日、台風影響期,他經常犧牲休息時間深入一線,排查安全隐患、緊盯整改落實,大力推行雙重預防機制,嚴格落實參建單位安全審查機制,形成“通報-問責-整改-複查”的閉環模式。在航标審批上,蔣強主動協調、争分奪秒,僅用48小時就完成航标審批手續,為施工單位增加18天有效工期,充分展現了“主通道速度”。2018年,舟山前後經曆了7場台風,為縮短台風對項目工期的影響,蔣強創新提出“施工船舶就近避台”方案,确保項目的建設進度。在他的帶領下,主通道項目在防台防汛工作中,實現了“人員零傷亡、财産少損失、工期少影響”的目标,項目的防台經驗已經作為範本在舟山市推廣。
蔣強在省内首創了設備安全、工程安全顧問服務和保險安全服務模式,率先在行業内實施安全管理策劃和“智慧用電”“工點工廠化”等做法,取得了良好的安全效益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交通運輸部安委會組織的“平安交通”安全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中,由蔣強領銜撰寫申報的“涉水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安全管理規劃與實踐”和“交通建設工程特種設備管理創新與實踐”兩個案例,分别獲得交通運輸部安委會“平安交通”安全創新特别推薦案例和重點推薦案例。
施工進度的管控大使
2018年12月31日,魚山大橋在保證質量安全的前提下,僅用27個月完成建設任務,相比常規技術工期縮短23個月,創造了中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“魚山速度”。回憶起魚山大橋的建設曆程,蔣強感慨萬千。大橋所在地每年出現8級及以上大風的天數達66天、6級及以上大風天數達173天,冬季季風最強可達11級,大橋所在海域漲落潮最大潮差4.96米、最大流速達每秒2.84米,遠大于港珠澳大橋海域每秒1米的流速。不僅如此,通航管控的高壓力、設備安全的高風險、外部危險因素的侵襲,都給施工帶來了諸多限制。
面對各類困難和挑戰,蔣強沒有退縮,他始終堅持不降低安全施工标準,确保工程建設高質量推進,并将新型建築工業化理念融入橋梁建設。“在施工過程中,我們以‘閃展騰挪’的方式,實現了對惡劣條件的‘各個擊破’。”蔣強說。項目通過落實“減少海上作業工序、減少海上作業時間、減少海上作業人數”和“改分散施工為集中施工、改野外施工為廠内施工、改傳統施工為機械施工、改海上施工為陸上施工”的“三減四改”理念,實現了以迂回戰術打赢項目攻堅戰的目标。
攻克難關之後,施工所面臨的另一個問題就是效率。為此,蔣強積極做好兩手準備,一面大力推進工程進度,一面提升施工保障。通過踐行預制廠、拌和廠、鋼筋加工廠‘三集中’管理模式,在舟山本島建設了250畝工業化基地,并在省内率先引入全自動鋼筋加工數控設備和自動焊接機器人,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。同時,蔣強還帶領項目部員工,通過在禁航管控條件下采用全棧橋施工,積極創新施工方法和工藝,進一步确保項目建設的進度和質量。
沖鋒在前的黨員模範
作為一名老黨員和指揮部黨支部委員,蔣強在日常工作中充分發揮模範帶頭作用,始終以單位為家、以工作為重。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考驗,他毅然放棄與家人難得的團聚機會,于2021年正月初二從廣東趕赴舟山。從黎明到深夜,到崗後的蔣強馬上投入高強度工作,第一時間獲悉防疫信息、掌握項目困難,組織制訂防疫方案、組建防疫隊伍。明知防疫有危險,卻天天戰鬥在防疫最前沿;明明身體“亮紅燈”,卻堅持戰鬥絕口不提病情。他的無私奉獻、辛勤付出深深感染着全線各參建單位的建設者們,全線200餘名管理人員在第一時間陸續到崗,為奪取防疫、複工的全面勝利打下了堅實基礎。
為最大限度減少停工損失,蔣強争分奪秒推動複工複産。對外,他積極争取地方簡化複工審批、優先人員審核,協調解決标段鋼箱梁、錨具跨省運輸、航道封航吊裝和橋面吊機改造等10餘項施工難題,為項目快速複工争取一切有利條件。對内,他及時組織分析疫情影響,積極開展作業人員返崗複工專項立功競賽和“奮戰四個月 打赢攻堅戰”活動,有效推動關鍵線路作業人員2月底全面返崗和工程建設提速提效,并組織建立并實施複工生産條件核查,保障項目安全、質量管理平穩可控。在蔣強和團隊高效有序的組織協調下,2021年2月10日,主通道項目在全省交通工程中率先複工,實現全線近萬名參建人員無一感染新冠病毒,為工程建設快速推進赢得了寶貴時間。